功課
談到幼小銜接,從幼兒園進到小學,
家長和孩子第一個要面對的就是「功課」。
除了老師給的課業,開始有些課外課程安排,
美語,等於又多了一個功課!
學鋼琴要練琴,又多了一個功課!
學公文數學要死記猛抄,又多了一個功課!
學珠心算要練題數算,又多了一個功課!
「功課」「功課」「功課」!
似乎所有的學習都「功課」化。
孩子成為完成「功課」的機器,
還有一樣是「擦」。
剛六歲左右的孩子,手的控制上不完全成熟,
但是很多父母覺得字體要工整就是要從一開始就要求,
所以,在安親班已修正過的「字」,回家可能還要慘造二度被「擦」的命運,
好不容易完成的功課又要重寫一次。
我常常不懂這些父母是在建立孩子的信心還是在打擊他們的成就感?
爸爸媽媽們要想想自己寫了多久的字才寫成現在這樣,
六七歲的孩子實在不宜強求。
還記得兒子在小一時被要求背「弟子規」,
在當時的學校,老師們並不管孩子懂不懂,先讓他們背起來,認為以後長大自然就懂了也就「會」了?
是這樣嗎?我不忍懷疑,
沒有思考的「死記」並不叫做打基礎。
那時候的我印象深刻:看著孩子無意義的在死背「弟子規」,
決定告訴老師我們家的孩子不必背「弟子規」,
老師面有難色地表示:每個學生都背!
我堅定地表示:我不覺得孩子需要花時間去背這些他們還尚未了解的東西。
我相信沒背這個,孩子不會變笨或變壞!
所以當時全校只有我們家的孩子不用背,
孩子到今天還是時常驕傲地說他們就是打破規矩的。
家長不是體制中這些不合理教條下的「打手」或是「幫手」,
要幫孩子判斷與過濾,守護孩子自身的價值,培養對成就的價值觀!
Image by Shang C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