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萬聖節
一個從眾無意義
更趨於商業化的活動,
在默默聲中悄然竄出。
萬聖節是近代模糊驅使下的產物。
以教育的立場,
有幾點提出來省思:
不給糖就搗蛋,
或許有人覺得只是好玩,
何須如此嚴肅,
殊不知這種訊息
正傳遞一個不正向的社會性互動概念。
既不尊重又以賴皮處之。
裝鬼嚇人,以捉弄人為樂,
見別人受驚嚇為有趣,
尤其稚嫩的孩子,心靈單純脆弱,
易受外界事物模糊真假,
而心生恐懼,甚至驚嚇大哭。
更有孩子連連噩夢,難以入眠。
辦活動的動機是有正向意義。
更應以傳播愛而非鬼怪。
甚至有些學校耗資佈置鬼屋,
以驚嚇指數越高為目標。
這到底想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
留下什麼樣的記憶,
小百合常辦活動,但不辦萬聖節。
我們曾舉辦:聖誕愛心義賣,募資救助貧童,
讓孩子參與並學習給予的喜樂。
感恩烤雞親子餐會,傳達感謝之意。
跨年祈禱為身邊的家人獻上祝福。
自己書寫祝福卡分送他人,
傳達自己的溫馨之情等
很多的活動均以愛與良善為出發,
辦活動的單位有責任篩選適合孩子的類別,
學校需要具有判斷力與理念,
非有利於孩童身心靈的活動,
不可趨炎附勢人云亦云。
盲目的跟隨,並非智慧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