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鬆弛感

因媽媽反應爸爸是理性溝通者,

卻經常因此反而孩子哭得更厲害。

提醒家長在溝通時,

由於家是講愛的地方,

溝通時的緊繃感要淡化,

保有溝通中的鬆弛感,

才能讓情感流動。

溫情的互動,

有助於孩子情緒的瞬間穩定。

創意方式處理.

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

要具備高度的創意與幽默感。

冷處理不一直陷在當下做狀況控制。

有時讓孩子在角落安靜獨處,

有時孩子一旁哭泣或鬧彆扭。

把他暫時晾在一旁,

偶而說幾句話引開注意力,

或許是環境中的聲音,

窗外景象,室內擺設等,

似是無目的性的話語,

其實是有目的性地轉移。

或者放個音樂,

試著淡淡的問孩子有興趣自己選音樂嗎?

喔!這玩具看起來怪怪的等等之類。

孩子的情緒強度在你的一次又一次的聲音,

或某些動作而漸次減弱。

有創意一點,

開個玩笑講個笑話,

自娛娛人一下。

學學卡通「佩佩豬」裡的情境。

全家人在一個有趣的情境後,

一群人歡笑倒地大笑。

情緒也在這過程中釋放。

Next
Next

數字成為情緒的開關